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pí]

[pí]

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总笔画: 10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8画 总笔画: 1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陴:1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BRTF
  • 仓颉编码:NLHHJ
  • 四角号码:76240
  • UniCode:U+9674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7162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城上的矮墙。亦称“女墙”;俗称“城垛子”。

    笔画数:10;
    部首:阝;
    笔顺编号:523251131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10册,第32部,阜部,84
    [ 故训彙纂 ]:2426|2504.6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9651,第14卷下,阜部第84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354第04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阜,卑声。从阜与高下有关,与建筑有关。本义:城上女墙,上有孔穴,可以窥外)
    同本义〖parapet(wall)〗
    陴,城上女墙俾倪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抚弦登陴。——南朝齐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    守陴者皆哭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    子产授兵登陴。
    假借为“髀”。大腿〖hip〗
    有鬼投其陴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阝卑(erbe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阝白丿十
    [ 笔顺编号 ]:5232511312
    [ 笔顺读写 ]:折竖撇竖折横横撇横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pí]

    [《廣韻》符支切,平支,並。]

    (1)城上女墙。

    (2)借指城墙。

    (3)守城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陴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354第04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符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頻彌切【正韻】蒲靡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符支切,上平5支,pí,止開三平支A並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四支
    [ 粤 语 ]:pei4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四】【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趣古籍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