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jiān]

[jiā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16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縑:1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XUVO
  • 仓颉编码:VFTXC
  • 四角号码:28937
  • UniCode:U+7E11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jiān
    见“缣”。

    笔画数:16;
    部首:糹;
    笔顺编号:554444431511223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木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9册,第59部,糸部,82
    [ 故训彙纂 ]:1767|1845.2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8552,第13卷上,糸部第8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33第26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jiān
    【名】
    (本义:双丝织成的细绢)
    同本义。古时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,亦用作货币或纸张〖athinsilk〗
    缣,并丝缯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缊为翁须作缣单衣。——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。注:“缣,即今之绢也。”
    新人工织缣,故人工织素。——古诗《上山采蘼芜》
    又如:缣囊(密不漏水的绢袋);缣素(供作书画用的白色细绢;指书册);缣綵(泛指珍贵的丝织物)
    用缣做的衣服〖athinsilkdress〗
    披单缣来。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糹兼(sijian)
    [ 笔顺编号 ]:5544444315112234
    [ 笔顺读写 ]:折折捺捺捺捺捺撇横折横横竖竖撇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jiān]

    [《廣韻》古甜切,平添,見。]

    “缣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(1)双丝织的浅黄色细绢。

    (2)用为货币或赏赐酬谢的礼物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縑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933第26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古甜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堅嫌切【正韻】古嫌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谈部見母,kiam
    [ 广 韵 ]:古甜切,下平25添,jiān,咸開四平添見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十四盐
    [ 粤 语 ]:gim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 编号:8552
      縑,[古甛切 ],幷絲繒也。从糸兼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趣古籍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