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dōu] [dū]

[dōu] [dū]

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总笔画: 10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7画 总笔画: 1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都:1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FTJB
  • 仓颉编码:JANL
  • 四角号码:47627
  • UniCode:U+90FD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1801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大都市:都市。都会。通都大邑。
   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,京城:首都。国都。京都。建都。
    美好:“雍容闲雅,甚都”。都丽。都雅。
    总:都为一集。
    居:“都卿相之位”。
    古代称头目、首领。
    姓。
    皆全


    dōu
    全,完全:都要。功课学得都不错。
    表示语气的加重:一动都不动。
    皆全

    笔画数:10;
    部首:阝;
    笔顺编号:121325115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火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是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6册,第22部,邑部,4
    [ 故训彙纂 ]:2328|2406.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3987,第06卷下,邑部第4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274第09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dōu
    【副】
    全部〖all〗
   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
    渐黄昏,清角吹寒,都在空城。——姜夔《扬州慢》
   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。——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    又如:你的话并不都对;都子(乞丐);都把势(总头目)
    跟“是”字合用,说明理由。如:都是你老磨蹭,害得我们来晚了
    用来加强语气,表示某事物极端的、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〖even〗。如:今天天气真怪,中午比早晨都冷
    表示已经〖already〗。如:茶都凉了,赶快喝吧!
    另见dū


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邑,者声。从“邑”,表示与城市有关。本义:建有宗庙的城邑)
    同本义〖capital〗,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,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,没有的叫邑
    都,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距闰王百里为都。——《周礼》
   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,无曰邑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    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    田畴秽,都邑露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
    又如:都鄙(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);都家(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);都亭(都邑中的传舍);都甸(都邑郊外之地)
    邦国的都城,国都〖capital〗
    国都曰都,都者,国君所居,人所都会也。——《释名》
    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    秋九月,权迁都建业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    都门帐饮无绪。——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    又如:奠都;定都;故都;国都;京都(旧时称国都);旧都(故都);迁都;行都(旧时指临时的首都);都下(京都之下。即京城);都内(京城内的府库);都邑(首都);都辇(京师);都畿(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)
    引申为城市〖bigcity〗
    傅之其人,通邑大都。——王安石《报任安书》
    召有司案图,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    又如:都道(都城的街道);都阃(都市郭门。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。阃:门坎);都庄(都城的大道)
   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、采地〖fief;feud〗
    凡造都鄙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:“都鄙,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,其界曰都。鄙所居也。”
    邦都之赋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宰》。注:“四郊去国百里,邦甸二百里,家削三百里,邦县四百里;邦都五百里。”
    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    又如:都鄙,都家(周公卿、大夫、王子弟的采邑,封地)
   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。明、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,图下分十庄,图有地保;图上设都,相当于区或乡〖region;countryside〗
    族长严振先,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,平日最怕严大老官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    头目,首领〖head〗。如:都老(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);都长(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);都纂(总编纂);都鬼(迷信说法,阴间鬼的头领);都判官(迷信说法,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)
    唐、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,以百人或千人为都〖hundredpersons〗。如:都伯(统领百人的军官);都排(百人长。都是军队编制名称,唐和五代,都为千人,宋时缩为百人);都司(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,正四品);都尉(官名。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)
    吏的俗称〖official〗。如:都护(官名);都监(官名);都府(中央所属各部、府的长官);都校(五代时武官名);都将(后魏铸钱官);都统制(官名。南宋建炎元年始置);都察院(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);都老爷(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,御史的口头称呼);都头(州县的捕盗头目;总头目);都知(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)



    【动】
    建都〖foundacapital〗
    据天下之雄图,都六合之上游。——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    聚集〖accumulate〗
    都,凡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训》
    都部者,都统其众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注
    水泽所聚谓之都。——《水经注·水文注》
    顷择其遗文,都为一集。——《文选·与吴质书》
    又如:都居(水积聚的地方);都场(聚会的地方);都泽(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)
    率领〖command〗。如:都督(统率,率领);都部(统率兵众)


    【形】
    美好的样子〖elegant〗
    身长八尺,仪貌都雅。——《三国志·孙韶传》
    不见于子都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。传:“世之美好者也。”
    妻子衣服丽都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    又如:都冶(美艳的样子);都雅(优美文雅的样子);都长(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);都鄙(文雅与卑陋)
    大〖great〗
    军惊而怀都舍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    中有都柱,傍行八道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    又如:都匠(大匠);都酿(大的酿造作坊);都坑(公共厕所);都灶(蒸炊用的大灶)


    【副】
    统统,完全〖all〗
    都,凡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训》
    又如:都齐(完全,统统);都数(总数);都领(总领,总管);都邮(古指邮驿总站);都来(统统;总共;总计);都凡(总共)
    另见dōu

    都察院
    dūucháyuàn
    〖thecentralconerolorganizationinMing,Qingdynasties〗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
    都城
    dūchéng
    〖capital〗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;首都;国都
    都德
    Dūdé
    〖Daudet,Alphonse〗法国小说家。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《最后一课》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
    都督
    dūdu
    〖governorofprovince;militarygovernor〗∶总兵。古代的军事长官。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。同知、都督佥事官衔。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,兼管民政
    马副使鸣騄?徐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。——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    〖command〗∶统率
   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,都督诸路军马。——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    都给事中
    dūgǐshìzhōng
    〖titleofofficerinMingDynasty〗官名。六科的长官,掌管侍从、规谏、稽察、补阙、拾遗等事
   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
    都护
    dūhù
    〖titleofthehighestadministrativecommandingofficerinborderarea〗古代官名。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
    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——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    都会
    dūhuì
    〖city;metropolis〗都市
    都江堰
    DūjiāngYàn
    〖DujiangWeirs〗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,在四川省灌县境内。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,以后历代又经改造,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,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,目前已达46万公顷
    都市
    dūshì
    〖metropolis〗∶国家的主要城市
    〖city〗∶大的城市
    都试
    dūshì
    〖amilitaryexaminationmannerinHanDynasty〗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
    如古都试之法。——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    都司
    dūsī
    〖armyandgovermentoffice〗指都指挥使司,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
    以钦依都司掌徼巡。——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    都统
    dūtǒng
    〖commander-in-chiefofoneofthe“EightBanners”(military-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softheMannationalityintheQingDynasty)〗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
    都尉
    dūwèi
    〖titleofthemilitaryofficersubtergeneral〗官名,次于将军的军官
    吴广为都尉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   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    都御使
    dūyùshǐ
    〖titleoftheofficer〗官名,都察院的长官
    公为都御史。——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    都柱
    dūzhù
    〖thickcolumn〗粗大的柱子。都,大。
    中有都柱,傍行八道,施关发机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者阝(zheer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耂日阝
    [ 笔顺编号 ]:1213251152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竖横撇竖折横横折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dū]

    [《廣韻》當孤切,平模,端。]

    (1)古称建有宗庙的城邑。

    (2)国都,京都。

    (3)建都。

    (4)大城市;著名城市。

    (5)周代王子弟及三公的封地、采地。

    (6)古代行政区划名。(1)夏制,十邑为都。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古者處師,八家而爲鄰,三鄰而爲朋,三朋而爲里,五里而爲邑,十邑而爲都,十都而爲師,州十有二師焉。”郑玄注:“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,此葢虞夏之數也。”(2)周制,四县为都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九夫爲井,四井爲邑,四邑爲丘,四丘爲甸,四甸爲縣,四縣爲都,以任地事而令貢賦。”(3)四乡为都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官成而立邑:五家而伍,十家而連,五連而暴,五暴而長,命之曰某鄉,四鄉命之曰都,邑制也。”(4)十州为都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故百家爲里,里十爲術,術十爲州,州十爲都,都十爲霸國。”(5)宋、元、明、清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。《宋史·袁燮传》:“合保爲都,合都爲鄉,合鄉爲縣。”元俞希鲁《至顺镇江志·地理·乡都》:“鄉都之設,所以治郊墅之編氓,重農桑之庶務。”明汤显祖《牡丹亭·劝农》:“[外:]衆父老,此爲何鄉何都?[生末:]南安縣第一都清樂鄉。”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旧式的都团(即区乡)政权机关,尤其是都之一级,即接近县之一级,几乎完全是土豪劣绅占领。”原注:“湖南的都和团相当于区和乡。”

    (7)唐、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,以百人或千人为都。

    (8)吏的俗称。犹都头、头目。

    (9)水流汇聚。亦指水流汇聚之所。

    (10)泛指汇聚。

    (11)居;处于。

    (12)统领,统率。

    (13)美好;闲雅。

    (14)谓称美、赞扬。

    (15)大。参见“都匠”。

    (16)总;总共。

    (17)量词。唐时蹴鞠戏之比赛场次。

    (18)叹词。表示赞美。

    (19)象声词。

    (20)姓。明有都胜。见《明史·王信传》。

    [②][dōu]

    [《廣韻》當孤切,平模,端。]

    (1)副词。表示总括,所总括的成分在前。

    (2)副词。跟“是”字合用,说明理由。

    (3)副词。犹就。即将。

    (4)副词。起强调语气的作用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都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274第09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鱼部端母,ta
    [ 广 韵 ]:當孤切,上平11模,dū,遇開一平模端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七虞
    [ 粤 语 ]:dou1
    [ 闽南语 ]:tau1,to1,toD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六】【邑部】 编号:3987
      都,[當孤切 ],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。从邑者聲。周禮:距國五百里爲都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趣古籍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