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zhū]

[zhū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1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8画 总笔画: 14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銖:14; )

  • 五笔编码:QRIY
  • 仓颉编码:XCHJD
  • 四角号码:85790
  • UniCode:U+94E2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4872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(銖)
    zhū
    古代重量单位,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(亦有其他说法,标准不一):铢两(极轻微的分量)。锱铢(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。喻极微小的数量)。铢积寸累(l噄 )(喻一点一滴地积累)。
    不锋利:铢钝。

    笔画数:11;
    部首:钅;
    笔顺编号:3111531123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2369|2447.7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328第06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zhū
    【量】
    (形声。从金,朱声。从“金”与货币有关。本义:古代重量单位,二十四铢为一两)
    同本义〖anancientweightmeasure〗
    虽分国如锱铢。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
    现代泰国基本货币单位〖baht;bat〗
    铢,权十分黍之重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〖名〗∶姓



    zhū
    【形】
    钝,不锋利〖blunt〗
    其兵戈铢而无刃。——《淮南子·齐俗》
    细微〖slight〗
    陛下铢分邪正,升黜分明,天下幸甚。——《辽史》

    铢积寸累
    zhūjī-cùnlěi
    〖accumulatelittlebylittle;buildupbitbybit〗由细微而累积。比喻积少成多
    为学须铢积寸累。——曾国藩《克勤小物》
    铢两悉称
    zhūliǎng-xīchēng
    〖exactlyequalinweight;havethesameweight〗悉:都。形容两者的轻重或优劣相当,没有一点差别
    铢铢校量
    zhūzhū-jiàoliàng
    〖haggleovereveryounce〗铢:古时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。形容计较特别细小的事
    乐天既退闲,放浪物外,若真能脱屣轩冕者。然荣辱得失之际,铢铢较量,而自矜其达,每诗未尝不着此意,是岂真能忘之者哉!——宋·胡仔《柳柳州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钅朱(jinzh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钅朱
    [ 笔顺编号 ]:31115311234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横横横折撇横横竖撇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zhū]

    [《廣韻》市朱切,平虞,禪。]

    “铢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(1)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。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。

    (2)古代重量以黍为起算物,几黍为一铢,各家所说不同。(1)百黍为一铢。《礼记·儒行》;“雖分國,如錙銖。”孔颖达疏:“十黍爲參,十參爲銖,二十四銖爲兩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律度量衡,於是乎出”三国吴韦昭注:“黄鍾之管容秬黍千二百粒。粒百爲銖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一龠容千二百黍,重十二銖。”(2)九十六黍为一铢。汉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:“十六黍爲一豆,六豆爲一銖,二十四銖重一兩。”(3)十黍当一铢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割國之錙銖以賂之,則割定而欲無猒。”杨倞注:“十黍之重爲銖。”(4)一百四十四粟当一铢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十二粟而當一分,十二分而當一銖,十二銖而當半兩。”参阅清程瑶田《九穀考·铢法起于黍》。

    (3)五铢钱的省称。

    (4)比喻精细,微小。

    (5)钝,不锋利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銖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328第06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市朱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慵朱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七虞
    [ 粤 语 ]:zyu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四】【金部】 编号:9324
      銖,[市朱切 ],權十分黍之重也。从金朱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趣古籍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