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zhēng]

[zhē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0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8画 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鉦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QGHG
  • 仓颉编码:XCMYM
  • 四角号码:81711
  • UniCode:U+94B2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4530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(鉦)
    zhēng
    古代的一种乐器,用铜做的,形似钟而狭长,有长柄可执,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,在行军时敲打。


    (鉦)
    zhèng
    化学元素“镄”的旧称。

    笔画数:10;
    部首:钅;
    笔顺编号:311151212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2365|2443.8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328第06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zhēng
    【名】
    古代乐器名。形如钤,有柄可执,行军时用〖bell-shapedgongusedinmarch〗
    钲,铙也,似铃,柄上下通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钲,铃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器》
    司铎授钲。——《东京赋》
    方叔率止,钲人伐鼓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芑》
    又如:钲鼓(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,击鼓使士兵前进。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);钲歌(即铙歌,军乐);钲人(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);钲鞞搭酃?
    钟身正面的上部〖frontofabellbody〗
    于上谓之鼓,鼓上谓之钲,钲上谓之舞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孙诒让正义:“程瑶田云:‘鼓上,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,谓之钲。’”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钅正(jinzheng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钅正
    [ 笔顺编号 ]:311151212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横横横折横竖横竖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zhēng]

    [《廣韻》諸盈切,平清,章。]

    “钲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(1)一种古代乐器。形似钟而狭长,有柄,击之发声,用铜制成。行军时用以节止步伐。《诗·小雅·采芑》“鉦人伐鼓”毛传:“鉦以静之,鼓以動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《説文》云:'鉦,鐃也。似鈴,柄中上下通。'然則鉦即鐃也。”陈奂传疏:“《詩》言誓師,則鉦即《大司馬》之鐸、鐲、鐃矣……鄭司農注《周禮》亦以鐸、鐲、鐃謂鉦之屬,然則鉦其大名也。”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次和樹表,司鐸授鉦。”薛综注:“鉦鐸,所以爲軍節。”宋彭乘《续墨客挥犀·狄天使能战》:“狄青爲將……令軍中聞鉦一聲則止。”一说钲为一种形似铙、铎的乐器。

    (2)钟身正面的上部。

    (3)古乐器。形圆如铜锣,悬而击之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鉦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328第06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諸盈切【正韻】諸成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八庚
    [ 粤 语 ]:zing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四】【金部】 编号:9333
      鉦,[諸盈切 ],鐃也。似鈴,柄中,上下通。从金正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趣古籍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