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wú]

[wú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7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吾:7; )

  • 五笔编码:GKF
  • 仓颉编码:MMR
  • 四角号码:10601
  • UniCode:U+543E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0695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我,我的:吾身。吾国。吾辈。
    姓。
    Iwe



    古同“御”,抵御。
    Iwe

    笔画数:7;
    部首:口;
    笔顺编号:1251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木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是
    姓名学:姓,多用男性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2册,第1部,口部,58
    [ 故训彙纂 ]:328|0406.6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0836,第02卷上,口部第58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80第03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1页0585第13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2页6050第1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代】
    (形声。从口,五声。本义:我)
    同本义〖I〗
    吾,我自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吾,我也。——《尔雅·释诂》
    愿吾子之教之也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
   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——《老子》
    莫吾知兮。——《楚词·屈原·涉江》
    毋吾以也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    不吾知也。
    按,在上古时代,“吾”和“我”在语法上有别,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
    今者吾丧我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    又如:吾侪(我等,我辈,我们);吾当(我);吾侬(我);吾谁与归(我将从谁);吾爱(我所爱的人);吾兄(对朋友的称呼;称自己的兄长);吾祖(我的祖先);吾与(我的同伴、同伙);吾庐(我的住所);吾党(我的同乡;吾辈)
    我们〖we〗。如:吾匹(我类);吾曹(吾辈,吾俦,吾侪,吾等。我们);吾属(我等);吾伦(我辈);吾们(吾人。我们)



    【名】



    【动】
    通“御”。抵御〖resist〗
    厚攻则吾,薄攻则薄吾。——《墨子》

    吾辈
    wúbèi
    〖we〗我们
    何以见得吾辈不能分忧
    吾侪
    wúchái
    〖we〗我辈;我们这类人
    吾侪同说书者。——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    吾侪闷来村店饮村酒
    吾人
    wúrén
    〖we〗我们
    吾人视觉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    吾人理想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    吾人彭聃之寿。——〖英〗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    吾属
    wúshǔ
    〖we〗我们这些人。属,类
    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    吾子
    wúzǐ
    〖you〗古时对人的尊称,可译为“您”
    今吾子有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    嘉吾子之赐。
    吾子自京师来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    吾子未之思也。——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五口(wuko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五口
    [ 笔顺编号 ]:1251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竖折横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wú]

    [《廣韻》五乎切,平模,疑。]

    (1)我,我们。表示第一人称。

    (2)抵御。

    (3)姓。三国吴有吾粲。见《三国志·吴志》本传。

    [②][yú]

    [《集韻》牛居切,平魚,疑。]

    (1)见“吾2吾”。

    (2)通“虞”。兽名用字。

    (3)通“虞”。见“吾2丘”。

    (4)通“魚”。参见“吾2山”。

    [③][yá]

    [《廣韻》五加切,平麻,疑。]

    (1)见“吾3子”。

    (2)地名用字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吾; 康熙笔画:7; 页码:页180第0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五乎切,上平11模,wú,遇開一平模疑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七虞·下平六麻
    [ 唐 音 ]:*ngo
    [ 国 语 ]:wú
    [ 粤 语 ]:ng4
    [ 闽南语 ]:goD5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二】【口部】 编号:836
      吾,[五乎切 ],我,自稱也。从口五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趣古籍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-48